加拿大核能技術進軍月球 打造未來太空能源系統
隨着美國太空總署(NASA)Artemis II任務預計於2026年2月自佛羅里達州 卡納維拉爾角 (Cape Canaveral, Florida)發射,加拿大正積極籌備參與人類太空探索的下一階段——在月球部署核能反應堆。
Artemis II將載人繞月飛行並返回地球,標誌着人類逾半世紀以來首次重返月球。與1960年代太空競賽時期的「插旗取石」不同,Artemis計劃旨在建立持續人類駐留,並以月球為跳板,邁向火星。
要在月球維持長期人類活動,穩定能源供應至關重要。由於月球每次日照約14天,隨後即進入14天黑暗期,太陽能無法獨力支撐。答案之一:核能。而加拿大正積極投入相關研發。
本月,加拿大太空總署(Canadian Space Agency, CSA)向加拿大太空採礦公司(Canadian Space Mining Corporation, CSMC)撥款100萬加元,用於研發低濃縮鈾微型核能反應堆,目標是在月球部署運作。

CSMC所研發的微型模組反應堆(Micro Modular Reactor)與傳統核電廠截然不同,體積小巧,可在地球工廠預製後運送至月球,並以部分自動化及地面監控方式運作。
「核能在太空應用並非新概念,早在冷戰時期,蘇聯已嘗試在太空部署核反應堆,」安省 奧沙華(Oshawa, Ontario) 安省科技大學 (Ontario Tech University)能源與核工程系副研究主席Kirk Atkinson表示。「NASA亦已進行多項小型反應堆測試,結果符合預期。」
加拿大並非唯一有意在月球部署核能的國家。NASA已宣布目標於2030年前完成部署,較中俄聯合計劃早五年。
儘管加拿大尚未具備本土火箭發射能力,其在太空科技領域的貢獻歷史悠久,包括Canadarm機械臂及多項深空探測技術。CSMC行政總裁Daniel Sax表示:「Jeremy Hansen即將登上下一次月球任務,加拿大亦希望如以往般,為國際太空合作作出貢獻。」
MDA Space(Canadarm 製造商)亦獲CSA資助50萬加元,用於開發月球核能系統的自動化管理工具與演算法。
Sax補充,加拿大在核能與太空科技方面均具優勢,該公司亦計劃將微型核能技術應用於偏遠及原住民社區,取代現時仍依賴柴油的能源模式。
然而,月球核能系統仍面對多項技術與法規挑戰。Atkinson指出,月球無大氣、水源會結冰且重力低,傳統冷卻方式難以適用。西安大略大學 (Western University)化學教授Jamie Noel 則提醒,核廢料處理及監管機制亦需納入設計考量。
「在加拿大,核能由 加拿大核安全委員會 (Canadian Nuclear Safety Commission)監管,但月球上的監管權屬誰仍未明朗,」Noel 說。
儘管挑戰重重,Sax 對未來充滿信心。他的公司亦正研究如何從月球提取水資源,並期望微型核能技術能為全球偏遠地區帶來能源轉型。
「人類探索不會停止,」他說。「如果我們能推動太空探索,同時為地球社區帶來經濟與環境效益,那將是非常值得努力的目標。」




